○ 标准的服务流程 ○ 高品质课堂教学 ○ 特色现场教学
红旗渠不仅是强大精神流传更是人间奇迹!
红旗渠是一个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的时代符号,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精神旗帜,它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,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历久弥新,催人奋进。立足新时代,我们要用红旗渠精神强化改革发展意识,强化开拓创新能力,强化风险责任担当,努力打好“四张牌”,推动“四个着力”取得新进展,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,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。
在共和国历史上极为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,为了改变当时林县(今林州市)常年干旱缺水的面貌,杨贵同志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“劈开太行山,漳河穿山来”的大无畏精神,毅然向旱魔和贫困宣战。他们完全靠着自己的一双手,拿着最原始的劳动工具,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山凿渠。自1960年至1969年,他们先后削平1250座山头,开凿211个隧洞,架设152座渡槽,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,修成了一条长1500多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,并相应配套建成一、二类水库48座,塘堰345座,提灌站和小型水电站各45座,把整个红旗渠沿岸发展成了“引、蓄、提、灌、排、电、景”相结合的大型灌区。通水40多年来,共引水100多亿立方米,灌溉土地面积上亿亩次,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。有人做过计算,如果把修红旗渠的土石垒筑成高2米、宽3米的墙,可以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,中间还能绕行北京。红旗渠因而被称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。
红旗渠的修建是在当时“崖当被、石当床”“糠菜半年粮”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开始的;是靠钢钎、铁锤、土炸药、土仪器等极为简陋的工具劈开高山峡谷的;是在为民修渠却被一些人告状、诬陷,杨贵等人随时可能被撤职处分的巨大压力下坚持下来的;是历时10年的漫长过程,尤其是经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和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而毅然坚持下来的;是10万修渠大军的不懈奋斗和200多人光荣负伤、81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换来的;也是靠党中央的大力支持,尤其是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同志的大力支持而完成的。
- 上一篇: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再次闪耀出彩
- 下一篇: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